Blogtrottr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 新聞稿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 新聞稿
建立防禦駕駛觀念,才能保障自己的行車安全
Jun 5th 2013, 16:00

一般車輛駕駛人以為,只要自己遵守交通安全規則,就可以確保自己的行車安全,但是卻仍有部分駕駛人受到他人的傷害,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推動「防禦駕駛」觀念,提醒駕駛人除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外,亦須留意週遭狀況(如路口、雨天、他人疏忽違規行為等),從目視及耳聽察覺,建立預判可能發生意外情境之準備心理,進而預先採取必要防禦動作以避免事故發生。 何謂防禦駕駛,就是自己除了遵守交通規則外,也要防範他人駕駛因疏忽或故意違規而發生交通事故意外。例如闖紅燈事故,遵守號誌的駕駛人,因沒有先觀察路口橫向是否還有車輛或行人未通過,就先動身起步,致受到闖紅燈的車輛撞及。所以在防禦駕駛觀念上,就是綠燈起步前要轉頭看一下,一個小小動作就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據交通事故肇事原因統計資料顯示,每年造成約2萬多位機車騎士受傷害,分析其前五大肇事原因及其危險駕駛行為有: 1.未注意車前狀況:例如駕車不專心、煞停距離不足。 2.未依規定讓車:例如支線道車未讓幹線道車先行、轉彎車未讓直行車先行、變換車道或偏向時未注意後方來車等等。 3.超速失控:例如追求速度感,遇緊急應變時,反應時間不足致緊急煞車易失控。 4.未保持安全間隔:例如車陣中任意穿梭、與大型車併行發生碰撞等。 5.違反號誌管制:闖紅燈。 依去(101)年交通事故資料顯示,臺北市A1類事故死亡77人,其中機車事故40人占52%,本(102)年度截至5月底止,A1類事故共死亡30人,其中機車16人占53%,與去年同期比較(機車14人)有增加情形(另外A2受傷事故中機車則約占81%)。 「防禦駕駛」觀念,不僅針對汽車駕駛人,機車騎士、自行車騎士更因為「肉包鐵」所以更顯得重要,藉由推測可能發生的情況而預作防範除可增加行車安全外,更進一步可容易瞭解交通法規訂定之緣由與用意。 以下幾點保護自己駕駛觀念包括: 1.基本之道—遵守交通安全規則。 2.看得到別人:例如前方視線看不清,則要慢行、不要任意超車。 3.要可被其他用路人看得到:例如大型車有視線死角,併行時,要遠離它或保持安全間隔。 4.留意別人的危險行為: (1)例如綠燈起步通過路口前先轉頭,注意橫向是否仍有車輛或行人尚未通過路口。 (2)例如行經無號誌路口,幹道要減速,支道要停車再開,並注意橫向有無來車或行人。 有了以上保護自己觀念後,以下4點「防禦駕駛」觀念特別再提醒機車駕駛朋友。 1.前方視線看不清,要慢行。 2.隨時保持安全的煞停距離。 3.與大型車保持安全間隔。 4.綠燈通過路口時,仍應輕按煞車。 交通意外事故三大特性是1.無法預測、2.不能重來、3.無法挽回,唯一策略就是降低交通意外事故發生的機率,基本之道就是要遵守交通規則,此外,還要再建立「防禦駕駛」觀念,以防範他人的意外侵犯,更能保障自己的行車安全。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land41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